随意漫记(一) – 佛罗伦萨

序、遍地宝藏的国度

一千年前游历东方的欧洲人,归国后常将东方描绘成“遍地是黄金”的神秘国度。而对一千年后即将游览意大利之我,异域更是有着“一百万个看点”,令人无从暇接。意大利国虽然国土面积仅及中国一省,即使在欧洲也算不上是个大国、强国,但其历史之博大精深,在点滴之处都留下痕迹。两千多年以来,意大利不一次又一次,执人类文明之牛首。

计划意大利旅行的行程,几乎耗费了我两个月的心思。两周的时间不短,但即便走马观花也不够看个大概 – 罗马城曾是世界帝国的中心,佛罗伦萨上承希腊罗马辉煌下启科学文明之端。米兰和都灵,吸引我的不仅是那宏大教堂和尖塔、还有拿破仑的伟业。威尼斯和热那亚雄霸地中海权一是,更孕育出哥伦布、伽利略之辈,终使世界大同。还有阿尔卑斯山脚下硕果累累的葡萄田园、亚平宁山坳中的古老的中世纪村镇城堡,海港渔村、雪山泻湖、不一而足。至于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岛,即使遍布古希腊遗址和诺曼王朝的痕迹,却终不得不仍痛割爱了。

Picture1.png

宝藏散布于遍地,要想处处“拾宝”只能靠随走随停的自驾。幸好租赁了Fiat Lancer小车。车到米兰、都灵后,发现意国的停车处多在路边,不但车位紧张,而且空间极小,绝大多数车位是绝容纳不了三箱的轿车的,也正因为此马路上近七、八成都是两箱轿车。

手动变速也有意想不到的益处。由于山路多,很多山坡仰角极大,进弯前如果没有丧失了速度,出弯后就上不动了。这时候,拉手闸、换一档起步是最好手法了。只是这一路数千公里的行驶,想到四个小轱辘转的飞快,不免有些担心,直到平安将车交还到Avis门店石头才落地。当然,最后一里路还需要靠腿着走。两周行程结束后查看计步器统计竟足有一百五十公里!

DSCF0023.JPG

WechatIMG5.jpeg

DSCF0014.JPG
DSCF1807.JPG最接近危险的时刻 –- 计划攀爬至海拔两千四百米的Monte Baldo山顶鸟瞰Lake Garda泻湖,结果在距离山顶咫尺距离之处,大雾忽降,霎那间几米远处不见道路。幸好前后均无车辆,于是迅速掉头下山,仍念侥幸。

 

一、百万朵鲜花的圣殿

十三世纪末,笼罩欧洲上空九百余年的中世纪阴云仍然密布。然就在地中海之内亚平宁半岛中部,忽然间横空划过如探照灯般的一道光亮。不久,一处接着一处,或明或暗,光亮陆续闪烁,直至将整座岛屿照亮通透。于是乎,乌云在半岛上空散开,继而推过波河和阿尔卑斯山,终于,整个欧洲上空云开雾散,遂有今日令人称道之文艺复兴、大发现、工业革命、天赋人权。回到初时,拨开迷雾细看第一缕光源之处,乃有一颗黄金苹果。

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圣殿,意文名中并没有“百花”一词,却因一个美丽的误会(意文中“佛罗伦萨”与“鲜花”词汇相同)而占据了国人的先入为主。无独有偶,第一次见到教堂的宏伟高大的正面,我第一想到的竟也是鲜花 – 不止一百朵,而是一百万朵鲜花!高耸入云的建筑,以白、粉、和浅蓝三种基色的大理石块拼接而成,细看之下每一块大理石又有着细微的色差。回退几步,仰面而视,正犹如一座百万鲜花绽开之殿堂般灿烂。

DSCF9095.JPG甫伊动工,圣殿就开始自我迭代,推陈出新。经替换下的雕像、如今则展出于博物馆中,其中不乏有雕塑泰斗多纳泰罗(Donatello)的真迹。博物馆更是保存有布鲁内莱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为穹顶工程制作的木质模型。为此创举,布氏不但创造了大量建筑结构、工程器械,甚至发明了对文艺复兴绘画大有裨益的透视法。

经过验证,一日行程的最佳规划当是:清晨到达圣殿广场。八点半钟洗礼堂率先开门迎客。洗礼堂外观谨慎低调,内饰却极尽奢华。走出洗礼堂,径直穿过广场,便来到圣殿的正立面(Façade)“通往天堂之门”前。此门真迹藏于博物馆中,其时由多氏、布氏联手推荐吉尔贝蒂(Lorenzo Ghilberti)而作,传为一段佳话。乘着天早人少,赶紧尾随参观圣殿内部的长队,不然当像我一般错过而懊悔。登顶必须提前在网上预约准确时间,是所有项目中最激动人心的,不仅可登上城市的最高点,更可以在咫尺距离欣赏瓦萨里的巨幅天顶壁画。下来时早已过了正午,赶紧在沿街的小餐馆吃个披萨饼,喝一瓶气泡水补充。也许还能从和临桌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的闲谈中,获得意外的惊喜咨讯。待吃饱喝足后,再回到广场参观博物馆,以了解圣殿的前世今生,即便走马观花,也需要二三小时有余。结束参观后,毋辞辛劳,再攀爬一回乔托钟楼,以便能从几乎等高的近距离,面对面再次欣赏大穹顶的风姿。

拍摄硕大的教堂,附近又无宽敞的广场,对于全画幅的相机尚且挑战,何况使用APS-C画幅相机的鄙人。如果非要将正立面、穹顶、钟楼和洗礼堂汇集在一张照片中,也注定是个拥挤不堪的样子。只能庖丁解牛,拆解开来拍摄。

DSCF8397.jpg

DSCF8408.jpg

DSCF8405.jpg

DSCF8407.JPG乔托钟楼。此乔托正是彼伟大画家乔托。
DSCF8860.JPG洗礼堂的天顶画成画时间较早,具有浓郁的拜占庭风格 –目光直视观众的基督、头戴光环的圣徒、背插翅膀的天使,还有金碧辉煌的马赛克图案。见此景象,当年的信徒谁能不憧憬天堂的景象!
DSCF8898.JPG圣母百花圣殿的穹顶天顶画《末日审判》,由瓦萨里(Giorgio Vasari)创作。瓦萨里虽然作画不见经传,但因出版了记录同时代文艺巨匠的《艺苑名人传》而留名史册。攀登穹顶时,壁画唾手可得,画中人物坠入地狱后惊恐的面容至今仍历历在目。
DSCF8921.JPG登上穹顶,一览众山小。小穹顶即为美第奇礼拜堂。

布氏的穹顶模型 – 被布什作为绝密机密保管。相传在竞争总设计师时,布氏为说服市政局,又不需泄露设计的精妙,于是便提出“能将鸡蛋立于桌面者获胜”的建议。结果,当同行们不得其解之时,布氏将鸡蛋在桌面轻轻一敲,便站立住了。同行们抗议道:“这我们也会!”。布氏笑答:“如果我将模型给你们看,你们也会造穹顶了”。

DSCF9006.JPG一同展出的,还有布氏设计的机械,亦为工程创新。

 

二、形形色色的巴西利卡

巴西利卡(Basilica)一词源自罗马时代的“圣殿”,后被基督教继承下来,作为对规模较大的教堂通称。其中,每个地区的主教座堂,英语称Cathedral,以示区别,意语Doumo则是其非正式的称谓。比Basilica更小的,包括私人礼拜堂、小教堂、还有大教堂内部的祭坛,都被称作Chapel。意大利的大教堂还常有独立的洗礼堂建筑,叫做Baptistry。最后,意大利教堂的钟楼(英语Bell Tower,意大利语Campanile)也时常独立存在,其作用犹如中国的钟鼓楼报时。每当整点半点,城市各大小教堂的钟声此起彼伏,蔚为壮观。

DSCF8401.JPG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圣殿 – 百万朵鲜花盛开的正立面。
DSCF9541.JPG比萨大教堂是继罗曼风格之后,巴洛克建筑的典范。无论是大教堂、还是钟楼,洗礼堂,都布满了层层叠叠的罗马柱。钟楼(即著名的斜塔)更成为由底及顶的“柱林”。
DSCF1306.JPG截然相反的是米兰大教堂,在极反哥特的意大利,米兰大教堂是此次旅行中仅见的。对其最好的描述,无过于“蹲坐的巨大刺猬”。
DSCF4402.JPG梵蒂冈圣彼多禄大教堂,气势庄严雄伟,由米开朗基罗的穹顶,和贝利尼的柱廊构成其标志性特征。
DSCF3008.JPG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供奉圣马可遗骸。在罗马-东方混合风格的正立面之上,覆盖着东正教特色的“洋葱头”穹顶。室内满坑满谷的黄金马赛克,和原汁原味从君士坦丁堡巧取豪夺来的财富更令人仿佛置身于索菲亚大教堂。圣马可的钟楼,和比萨斜塔一起成为全世界最有名的钟楼。
DSCF3796.JPG在罗马,很多教堂脱胎于古罗马圣殿 – 万神殿亦是如此。这座规模不大的教堂,由安托尼努斯和法乌斯提那神庙改建而来。不同于后世复古仿效罗马柱的作法,此处的罗马柱是原装的。
DSCF0829.JPG都灵大教堂有着别处心裁的屋顶 – 结合穹顶与哥特尖顶为一体,在意大利之行为仅见。基督教崇拜圣物。圣徒额遗体、受难的枷锁等、以及各种残骸、都是祭拜的对象。都灵的大教堂内,收藏的则是基督真身的裹尸布。只不过其真假尚难辨别。
DSCF9845.JPG热那亚的大教堂,在哥特的主体上,叠加了大量的圆拱和罗马柱,应是不断迭代而来。和圣母百花的三色不同,此处采用黑白两色石块,在很多圆弧、螺旋处都交织在一起,近看给人目眩的感觉。

 

三、制高点

意大利城镇多依山丘而建,每座城市都有一个最佳的眺望点。傍晚时分穿过阿诺河上著名的彩色廊桥,缓步来到一河之隔的米开朗基罗山顶广场,以最佳方式告别鞍马劳顿的一日。

从高处眺望,整个城市不见一座现代楼房,宛如穿越到十六世纪一般。晚霞中的大穹顶,“古人的建筑从未有过这样的高度 – 他们绝不冒险向天挑战。它高耸云霄,直使周围的山峦黯然失色。苍天似乎也感到嫉妒,因为阳光日日照耀着圆顶…”(瓦萨里语)。

DSCF8744.JPG

圣人米尼亚托,相传为笃信基督教之当地王子,隐居于此处山丘。被罗马皇帝擒拿后,拒绝铂铱异教而被下令处决。由于禽兽不忍夺其性命,皇帝将其斩首于今市政广场处。随后,王子手持首级,徒步涉河回到居所。今日,其手持首级的形象,在各地教堂神龛中多能看见。从广场徒步到山丘,耗时约三十分钟,我辈轻装徒步犹觉吃力,何况持首级而行?和圣人相比,惭愧无地。

圣米尼亚托教堂,即修建于圣人归宿处上。从正面看,教堂与两旁的修道院、主教居所等建筑融为一体,只靠大理石正立面区别。立面简洁、质朴,被誉为佛城最美之罗曼式设计。教堂周围筑有多棱堡,除正对立面处被改造为宽广的阶梯外,其余尚存完好。十六世纪佛城曾被帝国大军围城十月,高龄的米氏临危受命,设计了此处的棱堡,其原貌,在瓦萨里油画中清晰可见。

DSCF8710.JPG

Picture1.png

 

四,没有正立面

教堂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正立面的修饰。美第奇家族的风格 – 正如同其家族陵墓所在的圣洛伦佐教堂一般 – 没有自己的正立面。

美第奇家族统治佛罗伦萨、并活跃于欧洲政坛达三百年,连横合纵,折冲樽俎 – 两届教宗、法国皇后、其家族与几乎欧洲所有权贵结成千丝万缕关系。或许正是忠实实践马基雅维利的理念,美第奇家族为追逐永恒的利益而百变莫测 – 时而热情豪放,时而阴险狡诈,时而化敌为友,时而背信弃义。虽偶有挫折,却始终屹立不倒。无可奈何,随着欧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工业革命的变革,意大城邦、甚至连同教宗政权、都无可奈何渐退出舞台中心,再无力左右世界浪潮了。

DSCF8813.JPG

美第奇家族对艺术的渴望,犹如对财富和权利的追逐,永无止境,至死不渝。其家族陵寝于是被打造成艺术圣殿。旧圣器室,位于洛伦佐讲堂内部一角,由布氏设计。更著名的,则是教堂后方扩建的美第奇礼拜堂内新圣器室,由米氏设计并雕刻《昼夜晨昏》。

虽然次日从圣母百花堂上眺望,礼拜堂难免“一览众山小”,初次在意大利进入宗教殿堂,其震撼今日记忆犹新。礼拜堂内部墙面、地板、祭坛、石棺一律用深色彩石装饰,取青、红、绿、黄等色,镶嵌成案、错落有致。阳光从天窗中射入,再由镜面般地面反射回四壁,衍射到祭坛、石棺和雕像上,犹如回音般穿梭于高大空旷的室内,造成或明或暗的斑斓效果。不觉中,保持仰面观望之状许久,等回过神来,方觉到下颚酸痛,口干舌燥。

DSCF8300.JPG

DSCF8304.JPG

DSCF9241.JPG波提切利假托三王来朝典故为美第奇三代作画 – 触碰婴儿的老者为老柯西莫,中着红袍者为“痛风者”,着白袍者为被暗杀的朱利亚诺,戎装者为曾保护父亲的“豪华者”洛伦佐。波提切利在画中亦不忘为自己找好上镜的位置。

 

五、“神圣者”的艺术人生

BBC纪录片将米开朗基罗誉为神圣的(Devine),在艺术界怕是绝无仅有了。要封神称圣,以米氏生平为参照,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其一,活得足够长。绝大多数英年早逝的艺术天才,未来得及在艺术风格上发生自我突破的转变。米氏晚年一改其完美无瑕的古典主义路线,创写实主义之端。其二:多才多艺。米氏在雕塑、绘画和建筑领域,均有不朽之作,而以雕塑为最。至于个人德操品行,从米氏参照来看,则不在评判标准之内。

DSCF8424.JPG米氏十八岁,学徒时期浮雕习作《人马大战》,见于佛罗伦萨米氏故居Casa Buonarroti。作品和《阶梯圣母》同置于一室,都只有二尺见方。雕塑只见人首不见马身,米氏对于人体的钟情自幼如此。
DSCF8596.JPG微醺”的酒神,见于佛罗伦萨Bargello雕塑博物馆。米氏二十二岁初到罗马所作。此时米氏作品风格尚未定型,巴克斯面庞俊俏、身材圆润,眼神迷离,姿态轻盈,为文艺复兴早期所少见。
DSCF4264.JPG梵蒂冈圣彼得圣殿《圣母哀恸》像,因曾遭疯人破坏,如今不可近观。

而立之年,米氏受邀作《大卫》,此时其刚劲风格已成。《大卫》像存放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未得一见真容。

DSCF9351.JPG作为文艺复兴多面手。除了雕塑主业,米氏亦精通绘画和建筑。在乌菲兹美术馆中,有米氏画作一幅。采用西斯廷天顶画相同的湿壁水粉画。和雕塑一样,女人向男人版健美,男人像神一般。三十二岁。

三十七岁作西斯廷天顶画,米氏自此以多才多艺而誉满天下。西斯廷礼拜堂只许看,不许拍摄。

DSCF3398.JPG四十一岁,米氏完成巅峰雕塑之作 – 摩西,为其欢喜冤家教宗儒略二世墓雕。米氏凿下之摩西,亦人亦神,不怒而威,恰似不可一世的“战神”教宗本人写照。相传米氏从一块大理石中,一眼“看”出有摩西端坐其中。在雕刻完成之际,米氏在摩西右腿膝盖上用尽全力一凿,说到“Now Speak”,作品隧完工矣。仔细望去,似乎此处确有一丝裂痕。雕像位于罗马圣伯多禄锁链堂儒略二世墓地。此处更以存放圣彼多禄锁链闻名。可惜不似佛罗伦萨观赏作品能近在迟尺,摩西像只能在十米开外远观。
DSCF8262.JPG六十岁所作昼夜晨昏 – 米氏阐释人体的教科书。米氏之人体,非世间之人体,而悟自《圣经》 – 女性脱胎于男性,男性拷贝自上帝。

六十七岁,米氏于西斯廷壁画下,作《末日审判》,以一张人皮表现自己,以示超脱凡尘,藐视世俗。

DSCF1625.JPG未完成的完成,米氏九十高龄时最后的遗作《圣母哀恸》。究竟是因为精力不济的巧合?还是领悟到写实主义的真谛?作品见于米兰斯福尔扎城堡(Sforza Castle),此处导览不佳,许多游客并未能踏足专门展厅。因此见到大作时,展厅客流稀少。此作令许多游客心生疑惑:基督为何无脸?半截壮硕的残臂谁属?

 

六、昼夜晨昏

晨 – 季夏佛罗伦萨,各大景点白天的游客可谓摩肩接踵。但在清晨,当游客们尚未从昨晚美酒狂欢中苏醒过来,城市广场如真空一般清澈。何不趁此时,与小鸟为伴尽情飞翔?

DSCF8788.JPG

昼 – 中午时分,信马由缰来到一家露天餐馆坐下,一杯气饱水解渴,一杯意式咖啡提神,目光放空对焦远方,脑海中回忆无穷的艺术宝藏。

DSCF8530.JPG

昏 – 日垂西山,所及之处色泽金黄。眼瞧来不及到达最佳观景台,何不就近找一块随处可见的广场空地,席地而坐。艺术之都何处没有风景?

DSCF9481.JPG

夜 – 坐进一家百年老店,先倒上一杯Chianti美酒,点上一盘冷切。今晚的主菜,是T骨牛排半熟,还是羊肝牛胃杂烩?不着急,喝一口酒慢慢想来。

DSCF9489.JPG

 

七、第四只神龟

国人对多纳泰罗(Donatello)的陌生,要怪罪于《忍者神龟》的翻译,竟将第四只龟的名字由“多纳泰罗”改为“爱因斯坦”了。将多纳泰罗和文艺复兴三杰凑一桌麻将,足可印证其雕塑泰斗的地位了。多纳泰罗一生勤于耕作,其作品多不可数 – 其中尚有略带瑕疵之作。也难怪,罗马以来已无雕塑艺术,百废俱兴,许多重新发现须待缓缓提升。

巴杰罗雕塑展览馆中,青铜大卫像带给我的震撼是最大的。乍看之下,塑像有一番难以言状的传神之处 – 少年小腹微鼓,站姿随意,周身之肌肉尚未塑形、神态似不经意,犹如街头引车贩浆之辈在少歇片刻般。“很难让人相信不是由真人塑膜而成(瓦萨里语)”是对该作最恰当、最高的评价了。达芬奇作《蒙娜丽莎》以诠释人文主义理念,在我看来尚不及多氏此作之极致。

DSCF8622.JPG

另一尊大卫像,采用罗马时代以来首为首见的“平衡站”。

DSCF8619.JPG

在圣母百花大教堂中有大量多氏作品,这具圣约翰被请到了博物馆中。

DSCF8986.JPG

多氏为行政官作木雕头像。

DSCF8629.JPG

多氏亦擅长为建筑多修饰,其作品多见于市内各处教堂。

DSCF8358.JPG

晚年多氏作风逆转,转爱通过塑造痛苦相貌表现精神之美。虽然与最具代表的《抹大拉的玛利亚》失之交臂,但这具《洗礼着圣约翰》也有那么点意思。后方的圣乔治也是多氏之名作。

DSCF8631.JPG

多氏之为人,虚怀若谷时有之,桀骜自负时亦有之。瓦萨里著其轶事二则。

其一,多氏为圣十字教堂作耶稣雕像一件,其友布氏见之,评论为“将农夫订在十字架上”。多氏初不以为然,说到“拿一块木头,自己雕刻一个!”待见到布氏果真做超凡出佳作后,佩服不已,全然无顾掩饰自己的颜面。

其二,多氏为一商人作青铜头像一具,商人见到后认为物不符价而希望降价出售,并委托老柯西莫居中协商。老柯西莫隧将头像置于窗台,请二人面商。多氏无意讨价还价,只用手轻推,头像碎落于街面。商人懊悔,愿以双倍价格再订一具却遭多氏一口回绝。

 

八、人文以为宝

圣十字教堂,想传为人文教士先驱方济各本人所创建,因埋葬米开朗基罗、伽利略等众多名人,而被称作意大利的先贤祠。在圣殿内除去每个祭坛供奉的名人遗体外,其地面下,也遍布遗骸,任凭祷告者和游客踩踏。圣殿位外为圣十字广场,原为阿诺河沼泽地,如今成为佛罗伦萨市内最宽阔的广场。

走马观花,未能仔细探究圣殿内部的宝藏,是此行最大的遗憾。圣殿中的祭坛,多饰有乔托携其众弟子所作的湿壁画,其中有加迪(Agnolo Gaddi)之作与乔托难以分辨。多纳泰罗那具“钉在十字架上的农夫”木雕,与其众多佳作一起亦陈列于此。还有以珐琅瓷工艺闻名的卢卡·德拉·罗比亚(Luca della Robbia),在此有众多比拟大理石效果的佳作。瓦萨里、布鲁内莱斯基,则为建筑设计出谋划策。

DSCF8535.JPG

DSCF8475.JPG

DSCF8472.JPG

DSCF8481.JPG

但丁一曲《神曲》来开文艺复兴帷幕。其雕像傲立于圣十字广场最显眼处,由四头雄狮拱卫。其身后,是帝王专属的雄鹰。

DSCF8456.JPG

圣殿之后有修道院改建的博物馆,地下室亦藏有珍品以供参观。一九六零年代一场忽如其来的洪水,毁坏了大量艺术珍品,破话其痕迹如今尚存。

DSCF8519.JPG

 

九、吃公牛还是母牛

一本正经的意大利菜单,通常分为头盘、头道主食、第二道主食、以及甜品。其中头道主食自然是Pasta和Pizza,二道则是视区域而异同,常有牛羊禽肉和海鲜等选择。

佛罗伦萨所处的Chianti山谷自从罗马时代便出产的Chianina牛种,在不同时期,曾用于耕种、制革,现在则主要供肉给世界各地前来的饕餮。在佛城遍布大街小巷的餐厅,大多会在橱窗内放上一整段牛排以吸引游客,毕竟一顿牛排餐的客单价远高于一张Pizza。

打开意大利T骨牛排的正确方式:由于事先做过功课,知道不能像在美国般指定牛排的火候而只能听其之便。然而,当服务员殷勤地提问需要公牛还是母牛时,还是问倒我了。服务员介绍到,母牛柔嫩,公牛鲜美。在突如其来地困惑前纠结了片刻后,我鼓足勇气,咬紧牙关做了回答(答案已忘)。餐厅为游客提供畅饮的Chianti酒,试尝一口,其味略甜。在博物馆奔波了一天,又往返米开朗基罗广场,这会儿喝恰觉解乏,便也欣然接受了。餐厅为TripAdvisor推荐,入座后发现周边无不是华人游客,顿起担心,直至第一块牛肉入口,疑方尽消。佛牛口然柔顺,胜过美加安格斯牛许多!

DSCF8778.JPG

WechatIMG12.jpeg

Picture1.png

游走于意大利各地,深感各城市之间风俗迥异,甚至人的相貌都差别甚大。利古里亚有点像西班牙,伦巴第则像法国,威尼斯人像小亚细亚般东西结合,罗马人则像古罗马。人犹如此,牛何以堪。在米兰,人们吃Piedmontese牛,最独特的吃法,叫做“大象的耳朵”。牛排带骨,拍松后油炸,其面积比常见的炸猪排大两倍有余。其口味松嫩香酥,肉厚处略带血水,刺激味蕾的程度不亚于炙烤牛排。米兰靠近维也纳,据说闻名于世的维也纳小牛排(Vienna Schnitzel)正是由米兰传入。

Picture2.png

 

十、活色生香

活色生香,是看到《乌尔比诺维纳斯》的第一反应。提香笔下的美人,足以诠释正统美学所涵盖的一切要素 – 少一寸则缺,多一份则亏。此维纳斯仪态柔顺自然,于不经意间极其尽挑逗之能。女神不应是如大理石雕塑般的高冷吗?由此可知画中的定是假托女神而作的凡尘间的美人。不然,怎么会感觉到裸体所散发出微热的体温,和优雅暗淡的体香?

DSCF9402.JPG

提香所做之维纳斯,为极尽艳情之极致,而波提切利所做的《维纳斯的诞生》,则与之全然不同,乃至截然相反。

先前从屏幕书本上观此画作,被很多奇特表现所困扰:画面的颜色犹如水粉般单薄,线条均用黑色画笔勾勒,维纳斯的比例明显的失真 – 长脖、溜肩、手臂畸形,单从拆分的要素看完全可以评价为一幅蹩脚作品。但当看到巨幅的真容时,却不由释怀这一切细节,而被增幅画作所散发出的冷艳气质所折服。 眼前的维纳斯,像极了聊斋中的狐仙 – 虽明显不是凡人,但却更充满香艳,甚至令人失魂落魄。

DSCF9234.JPG

 

十一、黄金年代

乌菲兹宫原为美第奇家族办公室,由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吃瓜群众瓦萨里所设计建造。如今这里的画廊作品数量繁多,其中尤以佛罗伦萨黄金年代名人作品为为最齐全。拿一本同是萨瓦利所著的《艺苑名人传》穿走于其中,只要体力充沛、时间足够,照单抓药式的一网打尽并非难事。

DSCF9221.JPG菲利皮诺·利皮
DSCF9301.JPG彼得罗·佩鲁吉诺
DSCF9304.JPG皮耶罗·迪·科西莫

乌切洛是最无厘头之人。瓦萨里描绘他“如果不是把精力浪费于研究透视细节,而是用于描绘人物,那会成为乔托时代至今最高雅的绘画天才…[不幸的是]…他唯乐于攻克透视学无法解决的难题,从而大大妨碍他的人物描绘,以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物越画越糟”。

乌切洛的圣罗马诺之战共有三幅,其中更经典的两幅藏于罗浮宫中。在乌菲兹的第三幅,虽不见“按照透视法完美倒地的士兵”,但也应证出瓦萨里对乌切洛作画的看法:画中马匹、人物和背景的颜色极其混乱,多有错误,人物的面容如同卡通版一笔带过。但是你绝对找不出一根落地的长矛,其矛头指向偏离了透视原点。也难怪乌切洛着迷,虽有马萨乔、布鲁内莱斯基等人的成果,透视法在当时仍属尚未最终解决的高尖科技问题。

DSCF9217.JPG

另想起乌切洛无厘头轶事一则。乌切洛在圣米尼亚托修道院作画氏,院长长期仅供以奶酪为食。乌切洛不堪忍受,落荒而逃。院长派人寻到乌切洛问其原因,乌切洛回答“我无法仍受你们的奶酪,你们想把我变成奶酪吗?”。如果当时知道这则轶事,恐怕也没有胃口吃下了。

DSCF9058.JPG

 

十二、玻璃后的达芬奇

文艺复兴三杰中的达芬奇,流传的画作不到二十幅。此次虽然未能如愿参观《最后的晚餐》,但能亲见其大作三副零一个天使,也算是幸运了。达芬奇作画,全凭心情。兴至则画,兴去则止。三幅画中两幅竟未完成。

DSCF9329.JPG师从于吉兰达约时,于《耶稣受洗》中作天使之一。
DSCF9334.JPG早期作品《圣母领报》。一如《蒙娜丽莎》,达芬奇的作品背景中家乡的阿诺山谷是永恒的主题。

如今,达芬奇在艺术、科学、哲学成就被全盘托出,其地位超越任何文艺复兴大师。乃至于凡其画作,无一例外由玻璃覆盖,也算是极尽哀荣了。

DSCF9333.JPG《三王来朝》。画作似未完成,其背景更是三王来朝天马行空,不知所云。

其毕生的志向,在于探索宇宙的奥秘:鸟类为何能翱翔于天空?鱼虾何能沉浮于江海?人之生老病死源何?地山川河流何谁造?每当此时,绘画便成为其工具,记录下一桩桩发现,描绘出一缕缕遐想。仅仅在生计无依,不得以时,他才舍得抽出些许时间,做几件尘世作品作以为糊口。

达芬奇一生漂泊无:先见逐于佛罗伦萨,后罹战乱于米兰,不受欢迎于威尼斯,险遭祸难于暴君。不谬如教宗也无法赏识其才能。直至晚年,达芬奇终得法王仰慕,可惜此时已油尽灯枯,垂垂老矣。

DSCF4436.JPG《岩间的圣哲罗姆》,见于梵蒂冈博物馆。画作亦未完成。

BBC新近拍摄的达芬奇记录,由名演员Mark Rylance饰演主角,观之犹如亲见五百年前之先贤。其语音幽咽,其目光深邃,其举止优雅,其神情凝重。谦卑外表难掩其高贵自信,对未知的渴望使其无暇顾及身世的不幸。只在眉宇间的沟壑中,才能找到那一丝本应成为主宰的忧郁。

 

十三、北方风暴

顺着人潮,从过渡时期的祭坛画一路看来,最终于“三杰”达到高潮,此时已历三小时,人困马乏,原打算心满意足结束乌菲兹之行了。

就在走向出口的岔口时,阴差阳错进入到另一路线,却别有洞天,原来这里是北方画派的展厅。真为险些错过伦勃朗和凡戴克的名画而吓出一身冷汗。

DSCF9243.JPG早期佛兰德派大师雨果·凡·德·古斯所作祭坛画,其风格冷峻,和佛罗伦萨画派大相径庭。
DSCF9436.JPG英国王室御用的高冷画家凡戴克所作《马背上的查理五世》。查理五世击败法国土耳其联盟,统辖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意大利大部-低地国家 – 美洲殖民地,盛极一时,凡戴克仅用画像一幅便囊括无遗。在都灵正值凡戴克画展,可惜未得时间一览。
DSCF9445.JPG保罗鲁本斯曾于意大利学画,据说其作品多有南方风格。可惜在此仅见人物肖像一幅,并一度当作伦勃朗作品,后勘误方知。

对伦勃朗的崇拜,有过两次飞跃。第一次时学习摄影期间,得知“伦勃朗光线”,顿时令所有正面微笑标准照无地自容。当时仍当伦勃朗为著名摄影师。随后在纪录片中,了解到伦勃朗孤芳自赏之境界 – 伦勃朗早年为富商绘制肖像惟妙惟肖,其作品隧成为富人竞相追逐之佳品,伦勃朗自然也誉满天下。久之,随着生活变故,家境中落,伦勃朗之绘画理念,随之转变为更高超的写实,通过幽暗的光线聚焦人物,用粗糙的笔触勾勒形象,更要命的是,他控制不住将所绘人物真实想法曝露于大庭广众之下的冲动。最终,当他把荷兰开国领袖活生生描绘成一群盗匪之时,所有人都愤怒了,伦勃朗亦身败名裂。近看伦勃朗的画,竟如此的粗糙 – 颜料被厚重地堆起,错乱的笔锋交织在一起,伦勃朗作画真是神奇。

DSCF9442.JPG一系列自画像中最具代表性,由盛转衰的时刻写照。

 

十四、世俗到极致,便是卡拉瓦乔

巴洛克时代的画家,擅长运用暗光线创造和创造喜剧效果,其中的佼佼者当属卡拉瓦乔。与先期大师们最求纯美极致不同, 卡拉瓦乔别出心裁,转从身边的丑陋中捕捉美的身影。卡拉瓦乔的作画模特,想穿多从街巷中觅得,其中更有亲身写照 – 卡拉瓦乔的举止和行状不优于任何一个街头小厮。这不,一幅幅充满戏剧的作品中,一幕幕不是鄙陋酒肆中的速写?巴克斯、亚伯拉罕、美杜莎、甚至基督,仿佛不久前还同坐于一起喝酒,打牌。就这么会儿光景,看,传说中千杯不醉的巴克斯也已经微醺,眼神迷离起来;基督醉倒过去了,被人抬起尤浑然不觉;不好了,老亚布又发起酒疯对儿子动气刀子了,快去劝开!

DSCF9418.JPG卡拉瓦乔经典的戏剧画作 – 亚伯拉罕献祭
DSCF9431.JPG卡拉瓦乔一系列巴克斯创作中,这幅还算是最端庄的
DSCF9424.JPG绘于圆盾上的美杜莎被斩首的刹那
DSCF9417.JPG以卡拉瓦乔为榜样,不幸的女画家阿特米西亚模范卡拉瓦乔所作的《朱迪斯斩首霍洛芬尼斯》
DSCF9435.JPG师仿卡拉瓦乔的赫利特·凡·洪水特霍斯特,见于威尼斯美术学院

 

十五、奇迹广场

第一眼见到比萨的“奇迹广场”,有种误入小雷音寺的感觉。欧洲的教堂通常位于热闹的市区中心,而比萨的大教堂,位于城市的西郊。硕大的广场,只矗立着三栋巨大的建筑,除此之外的空地用嫩绿的草坪覆盖。对比佛罗伦萨被繁华市区包围的大教堂,“奇迹广场”显得那么虚幻飘渺。

比萨城拥有天然良港,在中世纪时曾拥有强大的海军而雄霸一方。不幸先惨败热那亚于海上,后又被佛罗伦萨征服于陆地,进而丧失独立城邦地位,犹如春秋时期被吞并的吴国。如今的比萨,也只留下一个宗教广场供人回忆昔日的辉煌。

硕大的教堂和礼拜堂,均出自由文艺复兴比萨流派巨匠比萨诺夫子,其出生早于佛罗伦萨的多纳泰罗一百三十年。任何亲眼见到奇迹广场建筑之人,只要不过分沉迷于钟楼倾斜的角度,便会为铺满整个建筑表面的罗马柱而震撼。

DSCF9610.JPG

DSCF9542.JPG

DSCF9547.JPG

DSCF9593.JPG

奇迹广场周围有城墙围绕,其保留完整。由于没有预先订票,亦无闲余排队等候,只有城楼售票无需排队,于是便登上一览。相比中国明代的城墙,意大利许多城市的城墙只是聊胜于无。城墙虽高却几乎没有厚度,仿佛用力一推即会倒塌般。

中世纪时期欧洲防御,机类似于日本战国时代,只在城市中央建造一座堡垒,平时为诸侯居住,战时可收纳农民粮草牲畜坚守。直到城市规模变大了,才勉强建造城墙保卫。

奥斯曼苏丹用火炮摧毁君士坦丁堡城墙之后,欧洲始用棱堡,由法国沃邦元帅改进后区域极致。在与火炮魔道对抗中,棱堡持续使用直至近代战争的终结。

DSCF9580.JPG

 

十六、军港

从佛罗伦萨驱车去往热那亚途中,在接近五渔村时,道路忽然和海岸交汇,继而沿着一个巨大的海湾,绕行二百七十度,逐渐登山一个高坡。顿时,整个海港尽现眼前 – 这里便是意大利二战及冷战期间最重要军港La Spezia。

意大利海军曾一度与英、法地中海舰队角逐。二战以后,地中海成为北约内海,意海军的重点,也改为配合北大西洋冷战,重心外移。此时,这里停泊两艘主力驱逐舰的之一,新型护卫舰之一,以及旧式护卫舰三、潜艇一。

La Spezia在二战被盟军轰炸机夷为平地。重建之后的海港,军港和民港个占一半,主干道更可遍览整个港口,导致私密性受限,是军港长期头疼的难题。

意大利海军,目前正处于推陈出行时期。代数年后完成更替,届时远洋舰队将拥有中型航母二、防空驱逐舰二、综合护卫舰十、攻击潜艇六,均为二十一世纪新型号。

DSCF9640.JPG

Picture1.png09年服役,意大利海军最新、最大的Orizzonte级防空驱逐舰D554。排水七千吨。远处为八十年代初服役的,Maestrale级护卫舰。排量三千吨。
Picture2.png远处为07年服役,法意联合生产的FREMM多用途护卫舰,六千七百吨。用以替换Maestrale级。
Picture3.pngSauro级攻击潜艇,目前正在被逐渐替换中。新替换的为德-意联合生产的212级,计划共装备六艘。

 

十七、天气晴朗、海况低

地中海是个没有海浪的海洋,海面仿佛镜子一样平静。温和的气温、游船、村庄、热带植物,虽然第一次亲眼看到却好像重逢。传说中这一带处处是无花果 – 确实如此。只可惜长得太高,只能眼睁睁看着熟透的掉落在地上,染出一个个鲜红的印迹。

意大利的房屋,多有一个城市一种色调的。佛罗伦萨是橘红的,都灵石白墙棕顶。但在许多海边的村庄,房屋是彩色搭配的。不光在五渔村,在威尼斯也有著名的彩色村。

DSCF9735.JPG五渔村是五个串连一起的村子,属La Spazel省份。虽然早前了解到,最好的遍历方式是坐船或者小火车,但还是在没做任何准备的情况下驾车驶入第一个村子。精力有限,时间不够,只能匆匆路过。村子所处地势很陡峭,进入停车库时刹车片冒出浓厚的焦味。

DSCF9730.JPG

DSCF9677.JPG

DSCF9682.JPG

DSCF9652.JPG五渔村的游客,许多手中拿着一份爆米花似得炸海鲜。来到餐厅后也学样点了一份。小鱼应是醍鱼,通常用来腌制,再加入意面披萨中提味。唯一一次吃到新鲜的。日本的天妇罗起源于西方,为守斋时期的食物(tempora即此意),后由葡萄牙传教士传入。

 

十八、“面”“面”俱到

意大利面有一百种,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面条和烹饪。虽然北方地区食材丰富远非意面一种,但一路看到、吃到的,足够为行程增添惊喜。意大利当地面食,常仅使用基本的配料,简单的烹饪,却能做出不逊于任何菜系的美味。我自己想来,新鲜的面条、吸收充足阳光的麦子、大量的橄榄油,可能是主要原因吧。

除了做出面条,面食还有千层面、Ravioli水饺、Tortellini馄饨、不一而足,逐一品之后,列出最喜欢的四款。

TOP1 最惊艳的一碗,是在五渔村一家米其林星级餐厅吃到的番茄鳀鱼意面。浇头用了腌橄榄、腌鳀鱼,咸只带鲜,有点宁波口味的意思。

DSCF9666.JPG

TOP 2 最丰富的海鲜意面,竟然在内陆的博洛尼亚意外吃到。鳌虾海虾各三只,硕大扇贝一只,海蟹两只,还有鱿鱼仔一窝,一碗面三分之二都是海鲜。可最大的惊喜在于那三分之一的面 – 新鲜的宽面卷,比鱿鱼圈还弹滑!

Picture1.png

TOP 3 这种Trofie产于热那亚。传统式,每一条面都用人工揉搓而成,恰似中国西部的莜面鱼鱼。面条佐以杂鱼碎块,用勺子舀着大口吃。

Picture1.png

TOP 4 吃到的第一碗面,是佛罗伦萨街头游客餐厅的“当日意面”。没有浇头、看不见调料,几颗切碎的红椒,一把西芹叶碎,比上海的阳春面还要清寡。然而面的味道却出乎意外鲜美。

Picture2.png

 

之十九、只争朝夕

由佛罗伦萨出发,经比萨、La Spezia、五渔村等处小停,来到热那亚时日已西垂。不知是因为在交通嘈杂的市区找不到车位之故,还是因为街头巷尾见到不少非洲和阿拉伯族裔,初到热那亚有种颇为不安的感觉。好在联系上民宿房东时起,便立即受到热情洋溢的接待,才顿释戒备下来。趁着黄昏斜阳,对照着房东圈划的游览地图按图索骥,旧城区中短暂游览一番。

曾富甲天下,雄霸地中海的那亚帝国,其昔日显赫从遍布城市的高楼大厦可见一斑。楼与楼之间,往往仅留下极其狭隘的缝隙,只感觉把街道压的透不过气来。如今这些大厦多改建成博物馆、展览馆,却鲜见有成群结队的游客光顾。偶尔看见几个落单的散客,也多是意大利人或欧洲人。也难怪,这里的景点介绍只有当地语言,远方客人即使来了也难以消化。没有游客,当地人也少了招揽生意,索性自顾自地忙活。忽然见到两张陌生的黄面孔,独有觉得新奇者。

穿过加里波第达到抵达罗马广场,折返到山顶观景台欣赏海上落日后,趁着最后一抹光鲜赶到哥伦布故居处凭吊。哥伦布生于热那亚,却因受西班牙王室赞助而发现新世界美洲而名垂青史。热那亚人自然以哥伦布为无上光荣。然而,或许正因为地理大发现运动,使得热那亚连同地中海舞台一起淡出聚光灯下。热那亚所散发的淡淡忧伤气息,原以为是黄昏所致,现在想来,也许更是缘于此故吧。

DSCF9986.JPG热那亚居住的民宿,位于正对港口一排气派的大楼中,据说有千年历史。房东购下其半层后,将其改造为六七个客房,以及起居、厨房餐厅等公用设施,其内采用现代简约设计。若不是觉察大理石台阶上踩处的深深凹痕,光看内饰几乎会以为是新盖的公寓。另一项意大利的民宿标准服务是房东会拿出地图,用带口音的英语热情细致地介绍城市的景观和餐饮建议。
DSCF9764.JPG虽然有许多雄壮的大楼,但苦于狭窄的街道缺乏适合拍摄的距离。
DSCF9802.JPG赶在日落前走马观花参观完加里波第大道两侧的白宫、红宫后,称作升降梯来到一处可以鸟瞰城市和港口的高低,欣赏日落时分。
DSCF9827.JPG寻地图来到的哥伦布故居处,却找不到任何表示,只能凭两面国旗,权且当作是了。故居毗邻旧城区城门口,有一条满是酒吧餐厅的古老街巷。

在热那亚只停留一晚。第二天早上隧抓紧第一抹晨曦,徒步来到住宿一街之隔的港口寻访海洋帝国的遗迹。只可惜所得甚少,只见那孤零零的海港城门,周围却变成了停车场。虽然如此,港口可能是全城最具活力之处了。岸边密密麻麻停靠着游艇,远处地中海邮轮驶过。还见一艘改建成水族馆的大型货轮。可以料想,周末午后,天气晴朗时,这里该是如何一番活泼惬意精致。

DSCF9961.JPG曾今密如羽,多如林般的桨帆战舰樯橹,如今已被同样茂密的游船桅杆所替代。见此景象,反而能激发出些许当时还上帝国盛况的灵感。
DSCF9976.JPG港口保留昔日码头起重机一座,以忆往昔繁忙景象。
DSCF9967.JPG港口的圣乔治宫与热那亚宿敌威尼斯颇为结缘。在联合拜占庭战败威尼斯后,皇帝将君士坦丁堡的威尼斯使馆拆毁送与热那亚留念,于是便造就了这座宫殿。宫殿后沦落为监狱,又曾关押了以为著名的威尼斯囚徒 – 马可. 波罗。
DSCF9977.JPG昔日城市围墙的海上城门尚被保留,可惜没有了周围的城墙孤零零的矗立,海面也早退后到几十米外去了。

热那亚一面临海,三面环山。沿着屏绕的山丘,热那亚人在山脊上修筑了连绵的城墙,串联堡垒拱卫城市 – 从港口即能看到山脊上的堡垒Fort Castellaccio废墟。料想那里是眺望城市的绝佳位置,便下决心挤出在当日紧凑的行程中,一小时时间一往观之。

沿曲折的盘山路,转过数个有史以来行驶过的最陡峭坡道,一路一、二档滚上山顶堡垒处,却发现景点早已荒废,原有的餐厅也关闭许久,如今一切都被淹没在杂草丛中了。好在距离山顶不远处,找到一处未被草木阻挡的观景点,终于得以一揽全貌了。热那亚是个面向大海的城市,其使用了千年的港口港口犹如一个陨石坑般深深嵌入于城市中。市区围绕港湾而建除了港湾,很难分辨那里是中心。远方,利古里亚山脉沿着海岸铺展开来,直到消失在海上晨雾中。那里正是行程的下一站。

DSCF0002.JPG

 

二十、早餐的考验

到达意大利第一个早晨,便开始眼瞅着早餐发愁。即使房东准备了琳琅满目的各式点心,却都一律甜味,直叫不爱甜食的我不知如何是好。经过几天的尝试,了解到又冷又甜的早餐原来是意大利普遍的做法,便放弃侥幸,转为自行准备了。

好在意大利作为美食国度,发现填饱肚子、满足味蕾的外卖美食没有丝毫的困难 – 每天晚餐餐桌上的原味面包,加上一瓶橄榄油,就是一顿令人满足的早餐了。在意大利一日三餐无不佐以橄榄油,久之也吃出一些门道来 – 上品的橄榄油,应该还有一些辛辣和苦涩的口感,吃完后能长久保留清香的回味。而最好的面包,无过于热那亚的Facaccia。早上买来刚出炉、切成长方块的Facaccia边走边吃,橄榄油和迷迭香味瞬间充满口腔,赶紧走回面包店再买两块带上路途。

意大利的冷切,也是不容错过的。虽然餐厅多以冷切作为头盘提供,但在大城市的超市、小镇的冷切点买作外卖,一则可以节省时间随走随吃,二则可以不占用吃饭时间宝贵的肠胃空间,一举两得。再后来,为了每日能提早回酒店养精蓄锐备战次日,好几次把晚饭都替代了。几轮吃下来,总结出最值得买的,曰腌火腿、曰萨拉米、曰洋蓟、曰沙丁鱼、曰塞甜椒。

DSCF8227.JPG

在佛罗伦萨,第一次踏进一家Cicchetti小店。店铺只“烟纸店”大,却有数百年历史。一位老者在之作当天的商品 – 用切成小块的面包为垫,放上腌制的鱼、肉等食物。正巧自从下飞机以后没吃过饱餐,于是便来到柜台前点了几分迷你小点,一杯红酒。一轮吃完尚嫌不够,便又吃一轮。餐厅的老者似乎不懂英语,一位闲散的邻居般人物则热情向我们介绍。由于计划要在上午参观大教堂穹顶,于是吃得狼吞虎咽。回想起来,只记得一份由火腿和无花果搭配的小点。火腿带坚果香味不逊色伊比利亚黑猪腿,无花果烂熟极甜,甜咸混合在这一口大小的点心中,吃在嘴里犹如发生神奇的化学作用,直想起小学时故事画报上读到的“神奇巧克力”的旧时。只可惜,后来由于行程紧张,再无机会踏足Cicchetti小点,大快朵颐了。

1.png

2.png

3.png

下一站,开往波河平原!

留下评论

search previous next tag category expand menu location phone mail time cart zoom edit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