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堂辟雍

国子监即太学,清代五贡生员与此学习以待选拔。虽然“太学”听着高大上,其实地位不及进士及第。雍正朝著名能吏田文镜就因监生出生屡遭同僚鄙视。按照理学的逻辑,考不取功名是文章写得不好,文章写不好是文气不够充沛,文气不充沛是修身不够,修身不够就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国子监中最出众的建筑便是辟雍,明堂辟雍,本为周天子所设之大学,向贵族子弟传习戎、祀等大事。其造型据传外圆内方,流水环绕。周代以后明堂不常有,除了武则天在洛阳建的那个亦儒亦佛的奇葩。乾隆四十九年,追求终极完美的皇帝敕命于国子监中修建明堂,而且是依古籍修建。建成后,乾隆并仿效周天子亲自于此讲授经筵,盛况空前。乾隆有没有曾想到,在多疑的雍正眼里,既然“维民所止”能酿发文字狱,“辟雍”这个单词,是否也会有“大辟-雍正”的嫌疑呢?

孔庙紧挨着国子监,俗话可称“借边”。虽然保守红色革命之荼毒,竟能保存得相对完好,实属不易了。孔庙最有看头的,一是历代清帝的记功碑,由康熙平定准格尔始,由道光平定张格儿终。纳闷为何没有同治年平定太平天国及捻军之碑呢?按说只有发捻才是清代唯一一次心腹之患,而且平定得很漂亮。

孔庙看头之二是历代中榜进士的刻碑。初略数了数,约一百多块,按照明清两朝四年一次科考的惯例,大致是对得上的。石碑不能近看,上面字迹多亦模糊,看不真切。有机会的话很想找几个认识的看看。

当年大小官员经过孔庙,需“文官下轿武将下马”,其碑文尚存。如今的集贤街,是否也正宜改成步行街,以示尊儒呢?

雍和宫也相隔不远。由于改建为黄教寺院,当初雍正居住的“潜邸”是的模样已难以识别了。只有寻着建筑的说明,依稀想象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模样了。

游后记:

新近拜读了冯尔康的《雍正》和张宏杰《乾隆》,对两位“影视传奇帝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康熙以喧赫武功为底气,于内治却未免失之宽纵。雍正登基以后,便采取了一系列雷厉手段,全方位整顿内政,电视剧中的追比亏空、耗羡归公、整顿币制、士绅一体当差纳粮、整顿旗务、以及电视剧中没有的改土归流,都收到了良效,国家机器逐步运作入轨。雍正失之于性格多疑、善变、神精质、缺少一些仁爱之心,故而有了变本加厉的文字狱、诛杀兄弟、以及《大义觉迷录》这样的荒唐事。

乾隆从雍正继承而来的,是开国以来最吏治澄清、国库充盈的盛世,同时还有其皇考的严厉性情。俗语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乾隆所做无异于置办满汉全席。十全武功、四库全书、乾隆除了不敢皇爷康熙PK,几乎看不上三皇五帝以来所有帝王。为了一人全览功绩,乾隆甚至于连“能臣”之称亦吝于赏赐,更不必说把三朝老臣张廷玉整个死去活来了。其所不知的,是封建专制政治和农业经济理念的局限。假使乾隆能师从于暂露头角的亚当斯密《国富论》,以及卢梭《社会契约论》,以其天纵英资,是否能大有作为呢?

没有理论支撑无限瞎折腾下去,眼看着国库一日日干瘪起来,精力无限的乾隆,终于也有懈怠的时候,居然亲口说出“睁一眼闭一眼”的名言。故宫皇极殿中,不还有其亲题的“倦勤斋”匾额吗?聪明能干、善解人意的和珅,于是越俎代庖经营起了朝廷的琐事,乾隆则得以悠哉悠哉地逛园子、南巡消遣、以及把玩各地督抚争相进贡来的珍宝了。

WechatIMG25.jpeg

WechatIMG26.jpeg
由最南端三座牌楼进入,一路向北参观。
WechatIMG27.jpeg
穿过第一道门禁,来到第一间院。
WechatIMG28.jpeg
钟鼓二楼为标准建筑,硕大的旗杆则是喇嘛寺独有的。
WechatIMG80.jpeg
第一间庭院,沿中轴线排列的除了钟鼓楼、旗杆一对外,还有碑亭一对。其碑文均为乾隆御笔记录改建雍和宫历史。
WechatIMG32.jpeg
碑亭前后锁死,好在有个门缝,隧持手机深入拍得。
WechatIMG29.jpeg
第一间佛堂,由雍和门改建而来,怔忪供奉布袋和尚,两侧为泥塑四大金刚,其身型硕大,神态跋扈,衣甲飞扬。不由想起刘宝瑞《天王庙》中的打油诗 – “天王庙神大法身,身穿铠甲似龙鳞,脑袋倒有麦斗大,一泡大粪十五斤。”也许刘先生正是看过这里咧。
WechatIMG34.jpeg
进入第二间庭院,又有碑亭一对,造型换成了更常见的四方形。
WechatIMG33.jpeg
其中有一块碑为奇特的四方造型,底下没有驮碑的石兽,上面也没有盘龙修饰,好像象棋中“車“的放大。
WechatIMG81.jpeg
第二间佛堂,为原雍亲王寝宫改造,其内供奉药王等三尊佛像,两侧为十八罗汉。
WechatIMG35.jpeg
第三间庭院内法轮殿,为乾隆九年改建雍和宫时新建,其内供奉大清国教宗师宗喀巴像,和藏传佛教的旗帐经幡等物。两侧厢房中也供奉藏传佛教菩萨像,面容多恐怖狰狞。
WechatIMG39.jpeg
第四间庭院中,佛堂“万福阁”有三层高,其中供奉通高二十六米、独木雕刻而成的弥勒巨佛一尊。非严肃历史电视剧《乾隆王朝》中有乾隆为皇太后圣寿令和珅修建万福楼,由此兴起十督抚捐款一案情节,其楼由来概是由此。
WechatIMG43.jpeg
万福楼背面,北墙壁之内,还有为迎接达赖喇嘛而修建的“戒台楼”。室内戒台上有乾隆皇帝身穿法袍持戒蜡像一座。
WechatIMG42.jpeg
万福楼式样不同与明清宫廷寻常宫廷、寺院建筑,尤显得精巧 –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让人联想到汉唐建筑。
WechatIMG48.jpeg
从雍和宫出来,穿过街便来到成贤街。在清代路过这里,必须“文官下轿武将下马”。今天这里却不是步行道。
WechatIMG49.jpeg
孔庙和国子监在共一条街“借边儿”。
WechatIMG78.jpeg
拜祀集大成者,当然进大成门。
WechatIMG67.jpeg
越是蛮夷,约要显得尊孔尊儒。元代皇帝也知道加封儒家门生为圣贤。
WechatIMG74.jpeg
孔庙之中,前后两间庭院,共有碑亭十数座,记载历代帝王的文韬武略。其中上弃康熙平定漠北,下至道光平定张格尔之乱。其重头戏当然是乾隆的十大武功。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平定太平天国没有勒石纪功。
WechatIMG69.jpeg
碑太多了,以至于碑亭都摩肩接踵而立。
guobei.jpeg
乾隆力排众议,修建辟雍后立碑纪念。
WechatIMG57.jpeg
有一块碑侧面,刻有乾隆御笔《题张廷玉三老五更议》。张廷玉晚年被乾隆折腾得战战兢兢。终于在入土几十年后,乾隆借助对自己知错能改的标榜,也给张廷玉送去了一份迟到的歉意。
zgabg.JPG
乾隆御笔张廷玉四十年前《三老五更说》奏折。
WechatIMG66.jpeg
偶见满文在正面,汉文在背面的碑文。
WechatIMG73.jpeg
再往里走是大成殿,祭祀孔子及儒家先师之所。
WechatIMG70.jpeg
ben
WechatIMG71.jpeg
祭祀孔子及其门生的,皆用少牢之礼。
WechatIMG53.jpeg
由孔庙出,来到一墙之隔的国子监。这里的大门庭院中,密密麻麻陈列着一百多汉白玉石碑,为元代定都北京六百多年以来,一百多届科举进士及第榜。
WechatIMG77.jpeg
碑文多有模糊不可识者,挑其中清晰的近看,其中竟然还有旗人中榜。
WechatIMG54.jpeg
监生们每日由金榜题名前辈碑前走过,想必犹如打了鸡血一般。昂首抬入太学们,我辈岂是蓬蒿人。
WechatIMG55.jpeg
进入太学门,有牌楼一座,上书“圜桥教泽“
WechatIMG56.jpeg
牌楼之后,就是匾额所止的“雍辟”所在。
WechatIMG60.jpeg
听到“辟雍”两字觉得莫名奇妙,还想雍正朝时在是否会以文字狱将起名之人问罪(维民所止的前车之鉴)。查证后方知实为复古。根据周代的记载,辟雍采用天圆地方格局,四周环水。
WechatIMG83.jpeg
乾隆多次于此临雍讲学,官员、士子上千人跪听玉音。远处听不见的,则听翻译人员复述。
WechatIMG64.jpeg
院中有颗驼背老树,野史传闻乾隆以刘罗锅命名。
WechatIMG65.jpeg
辟雍两侧厢房,是监生门学习的场所。
WechatIMG82.jpeg
临走时在孔面的最外间庭院,发现明碑一块,其为正统年间的《御制新太学之碑》。虽然被换了位置,其碑亭也用规格较低的绿琉璃瓦装饰,但在历代清帝碑群中偶见此物,不啻“大明天日今重见”。

WechatIMG79.jpeg

留下评论

search previous next tag category expand menu location phone mail time cart zoom edit close